首页 大学博物馆 中山大学博物馆

中山大学博物馆

大学博物馆是大学文化积淀的集中展现,是大学文化系统的实物表征,高水平的大学博物馆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。中山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,累计收藏各类文物、标本100多万件,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于国内高校前列。

中山大学建校伊始就注重实践教育,强调实物教学,重视教学科研标本的采集,理科学院的生物系、地质系,农科学院的农艺系、林学系、蚕桑部等都建有标本室,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建有民俗风物陈列室和古物陈列室,医科(医学院)建有标本陈列室。中山大学曾在石牌校区规划建设博物馆,后因战乱停滞。1953年,在原岭南大学文物馆和原国立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陈列室基础上,合并成立中山大学文物馆,组建了以容庚教授为主任委员的文物保管委员会,设立中山先生纪念室、鲁迅先生纪念室及古物陈列室,拟开设少数民族物品陈列室。与此同时,生物系和地理系的标本室得以扩大,标本数量显著扩充,展陈手段日益丰富。

经过全体中大人的不懈努力,中山大学业已建成生物博物馆、人类学博物馆、地质矿物博物馆、医学博物馆四座博物馆和多间纪念室、陈列室,中山大学图书馆、档案馆也承担着部分藏品征集、收藏、展示功能,服务教学科研需要,活跃校园文化生活。为有效发挥大学博物馆在人才培养、教学科研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特色和优势,2018年,我校成立中山大学博物馆(校史馆)机构,分别在广州南校园和珠海校区先后筹建中山大学博物馆新馆,将建成集教学、展示、研究、收藏为一体,充分彰显中山大学历史和文化的高水平综合性博物馆。

广州南校园博物馆

位于南校园中轴线西侧,与东侧的图书馆遥相呼应,形成中轴对称。本馆占地面积约1.1万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约3.3万平方米,地上建筑3层,地下建筑2层,主要以服务教学与人才培养为主线,深化教学教育改革,拓展文化育人内涵,促进大学文化建设。

博物馆在外观设计上延续中山大学康乐园早期建筑群的风格,建筑立面运用红砖绿瓦以及中大传统建筑中窗、墙、柱、顶等代表性元素,充分体现了中山大学的建筑特色和内涵,与周边建筑相呼应并协调。同时,融入岭南建筑式样,运用拱券形成岭南建筑特有的室内外过渡空间,蕴含地方文化特色。

珠海校区博物馆

珠海校区博物馆的选址定在公共教学楼南端的丘陵地段,依山而建,与图书馆、教学楼形成新的中轴线,打造成珠海校区的标志性建筑。

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,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,地下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。

博物馆与珠海校区整体建筑风格协调一致,以实用、安全、高效、美观、舒适为基本原则,按照智慧博物馆理念,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化大学博物馆。

广州南校园博物馆和珠海校区博物馆建成后,将有效推动“立德树人”建设,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,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资源,助力中山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

相关推荐

返回顶部